在市城区城东大道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带上,美丽异木棉与杜鹃相映衬,构成了绿篱的造型,草地上点缀着朱槿球;道路中间隔离带上,黄素梅和福建茶互搭,中间配上苏铁和红枫。整条道路营造出非常丰富的季相景观。 “这条路真的很漂亮,满眼绿意。”在北京上大学的河北籍学生周志东感慨地说,每年回来都发现家乡有新变化。 近年来,石家庄市石家庄苗圃实施大规模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建设,着力打造“畅通、蓝天、绿化、美化、亮化”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城市,市城区城市绿化建设和园林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河北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据统计,从2011年底至2014年底,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70公顷增加到2100公顷;建成区绿化面积由606.76公顷增加到736.32公顷,绿化覆盖率由30.8%提高到35.06%;建成区绿地面积由543.33公顷增加到634.78公顷;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由117.14公顷增加到153.6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6.17平方米增加到7.47平方米。2014年,人均绿地面积达30.86公顷。 抓规划管理 保资金投入 “城市建设重在规划,绿化建设也是一样。”市园林管理处主任介绍,石家庄市紧扣市中心城区“山、河、城”的特点,科学编制《石家庄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20)》方案,配套出台5项城市园林管理规章制度,并完善《石家庄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园林建设总体要求和管理措施,规范城市绿化执法与监督。 光有规划制度而不执行,那是“纸上谈兵”。为此,石家庄市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城区园林绿化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和优先划拨,仅2010年至2013年度,园林项目建设和园林绿化养护经费多达4.43亿元,其中园林项目建设资金4.23亿元,包括重点建设金城江公园、民族公园、龙江河综合整治工程等。此外,投入园林绿化维护专项经费2237万元,对城区绿地绿化带进行全面补植养护。 去年,石家庄市又吹响创建“河北园林城市”的冲锋号,投入656万元,完成城区公园、广场、道路等绿地的绿化补植、闲置地废弃地绿化改造以及市政广场等区域的立体绿化美化工作。经过努力,各项硬件指标均达到评比标准,同年12月29日被自治区正式命名为“河北园林城市”。 因地制宜 见缝插绿 市中心城区虽南北两面环山,但植被保护完好,石家庄市结合“绿满八桂”工程,对南环路、西环路、铁路沿线30米至50米宽绿化带进行绿化建设。昔日的一座座“白头山”,如今披上了绿衣。 走进城区内的公园和广场,不仅绿意盎然,还独具民族特色。“金城江公园变得更大更漂亮了,还增添了很多配套设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经常到金城江公园晨练的陈阿姨说。 “我们在大力实施造园添绿工程时,还特别注重本土民族文化的融合。”市园林管理处主任说,石家庄市充分利用长寿、、红色文化,投资6500万元对金城江公园全面提质改造。以红色旅游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核心,投资5000万元新建民族公园,打造城西天然绿肺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因地制宜实施见缝插绿、拆违造绿工程,新建或改建铜鼓广场、文化广场、城西文体广场等街头游园绿地,有机融合亭、台、楼、阁、雕塑、图案,成功塑造了不同公园和广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态风格。 建设生态宜居河池,一直是石家庄市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记者在随机采访中,许多市民都表示,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建设宜居城市的决心和努力,相信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将会越来越美。 “2015年,将继续加大园林绿化力度,着重做好老百姓身边的园林绿化项目,继续加大市区内公园、广场、道路等绿地建设。”市园林管理处主任表示,城市的建设不仅是相关部门的事,也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营造人人爱绿、护绿、享绿的浓厚氛围。 石家庄苗圃欢迎您莅临!
|